时间 2023 年 3 月 2 日晚上 7:13 PST最后更新于 17 小时前
中国的新二号人物如何加速习近平零 COVID 政策的结束
朱莉朱,耀伦天和Engen Tham
香港/北京/上海,3 月 3 日(路透社)——随着 11 月针对中国零 COVID 政策的空前抗议活动升级,最近升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二号人物的李强抓住了时机。
过去几周,中国高级官员和医学专家一直在悄悄制定计划,取消习近平主席的零 COVID 战略,并在 2022 年底前逐步重新开放国家,目标是在 3 月宣布恢复正常,四名患有知情人士告诉路透社。
这四人和另一名知情人士说,他突然决定比预期更早启动重新开放计划,以努力遏制令领导层不安的零 COVID 运动和抗议活动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是在 12 月重新开放时混乱不堪,当时中国突然结束了封锁、大规模检测和其他限制措施。
北京尚未公开解释其掉头采用零 COVID 方法背后的决策过程。习近平和李克强以及中国内阁国务院没有回应路透社通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SCIO) 就重新开放国家的讨论提出的置评请求。
路透社在与六位以上了解讨论情况的人士交谈后,汇集了这篇关于中国重新开放之路的报道。此前未报道的细节为了解中国高级官员和医疗保健专家之间的讨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包括李和习近平在重新开放步伐方面的分歧。由于话题的敏感性或因为他们无权与媒体交谈,这些人在匿名的情况下发言。
两名知情人士说,11 月的抗议活动标志着习近平处理 COVID 管理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开始采取较少的亲力亲为的方式,并允许他的长期盟友李克强负责。
两名消息人士称,最高领导人最终选择了匆忙重新开放,以安抚年轻的抗议者,因为持不同政见者可能对政权稳定构成的威胁被认为比允许病毒不受控制地传播更具政治风险。
准备场景
在 10 月中旬的一次共产党代表大会上,习近平破天荒地获得了第三个任期并宣布了他的新领导班子,他赞扬了他的零 COVID 政策,称其正在取得积极成果。然而,在这个月结束之前,官员们聚集在北京,考虑如何解除这种严格的做法。
王沪宁自 2020 年初以来一直担任中共中央 COVID 特别工作组副组长,同时也是中国七人政治局常委之一,他于 10 月下旬与包括宣传机构在内的高级医学专家和高级官员举行了闭门会议,根据其中三个消息来源。
两名知情人士说,王一再询问与会者,在最坏的情况下,放弃 COVID 控制措施会导致多少人死亡,并敦促他们以不同的速度制定各种重新开放的路线图。王没有回应通过 SCIO 提交的关于他在会谈中的作用的置评请求。
两位消息人士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的官员提出了全面开放的基准,关键是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党政工作人员和卫生官员正在努力应对实施零 COVID 政策的日益严峻的挑战。

2023 年 2 月 16 日,习近平宣布战胜 COVID,称党的决定“完全正确”。
北京一个拥有超过 10 万居民的街道的地方领导告诉路透社,到去年下半年,它已经用完了支付测试公司和安全公司以执行限制的资金。
这位官员说:“在我看来,并不是我们打算放宽零 COVID 政策,更多的是我们在地方层面根本无法执行零 COVID 政策了。”
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地方政府去年在 COVID 预防和控制方面花费了近 300 亿元人民币(43.5 亿美元),但未回应置评请求。
预计党的领导人将在 3 月 5 日开始的中国人大年会上提出帮助经济从大流行遏制措施中复苏的计划。
数字运算
当官员们致力于重新开放计划时,该病毒已经超出了政府控制它的能力。
中国最大城市之一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的一名官员表示,随着秋季感染病例激增,负责整理感染数据的工作人员会定期询问 CDC 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看到的数字是否“太高”,以及他们是否应该向公众报告一个较低的数字。这位知情人士说,这样做可能会让疫情看起来得到控制。
“那时,我削减了 50%,”这位官员说,并补充说地方当局的钱快用完了,去年疾控中心一些官员的工资被削减了。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没有回应就中国的病例数据及其参与重启谈判发表评论的请求。
在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时,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中国以保障健康为目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并在较短时间内平稳过渡到复工复产。
李的崛起
关于重新开放的讨论恰逢李的崛起。在 10 月晋升之前,这位 63 岁的老人负责上海,去年他在那里监督了对该市 2500 万人口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痛苦封锁。
据两位消息人士称,十九大结束后,李克强作为中共中央 COVID 工作组的负责人负责中国抗击病毒的工作,该工作组向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报告。11 月 11 日,中国宣布了一套适度的 20 项措施来放松限制。
习近平本人已经开始减少个人预防措施。他开始在北京和海外不戴口罩公开露面,11 月 14 日他在 20 国集团印度尼西亚峰会前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以及与加拿大总理的正面交锋就是明证。贾斯汀·特鲁多。
但三位知情人士表示,当中国的宽松措施生效后每天新增病例增加时,习近平动摇了,并希望恢复零 COVID 方法。两名知情人士说,11 月中旬,当习近平还在东南亚时,他命令中国当局“坚定不移地”执行零 COVID 政策,此后一些城市重新收紧了限制措施。
其中一位人士和另一位人士表示,习近平的摇摆不定导致高层领导人在 11 月中下旬就 COVID 政策重新展开辩论。到那时,有足够的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将下滑至近半个世纪以来最糟糕的水平之一。
两位知情人士说,在习近平 11 月 19 日从海外归来后的讨论中,李克强顶住了国家主席要求放慢重新开放步伐的压力。路透社无法确定习近平的反应。
两名消息人士补充说,随着病毒继续传播,李鼓励包括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在内的地方党委官员坚持实施 20 项宽松措施。11 月中旬,石家庄因每天报告数百例新感染病例而停止了常规社区检测。
石家庄政府代表拒绝就与李的任何接触或流行病政策对居民的影响发表评论。
转折点
大约在这个时候,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正在收看在卡塔尔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现场人头攒动、球迷不戴口罩的画面让中国社交媒体用户抱怨与他们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
加速重新开放的最后一个导火索出现在 11 月下旬。在中国新疆地区发生致命火灾后,要求结束零 COVID 的抗议活动发展成为自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大陆最大的异议活动。
习近平将抗议活动归咎于对大流行感到沮丧的年轻人。但他表示,在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和其他欧盟高级官员于 12 月 1 日与习近平会面后,欧盟高级官员告诉路透社,Omicron 变种,而不是更致命的 Delta,现在在中国占主导地位,为减少限制铺平了道路.
最后,在 12 月 7 日,中国宣布对其 COVID 政策进行全面改革,突然取消了许多限制措施,例如封锁、大规模检测和当地旅行限制。两名消息人士称,重新开放的计划最初会保持大规模测试,但李成功地推动了更广泛的放松,避免了它。
重新开放后,病毒立即爆发,医院和火葬场不堪重负,药店被抢光。12 月 25 日,李克强在全国电话会议上敦促官员们及时调配资源,确保为包括老人和儿童在内的重点人群提供药物和治疗。
根据路透社审查并经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确认为真实的会议书面总结,李告诉官员们,“时机成熟,基本条件具备”,可以将 COVID 作为一种较不严重的 B 类疾病进行管理。
据新华社报道,2 月 16 日,习近平在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宣布对 COVID 的“决定性胜利”,并将党的判断和决定,包括对大流行战略的“重大调整”描述为“完全正确”、有效并深受大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