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比较好奇一个小问题:什么是生理差异?或者说具体点,生理差异都有哪些项目的哪些具体不同?
咱现在能想起来的,也就是一条:统计学意义上,同年龄阶段,无训练女性的绝对握力(可被拓展为绝对上肢力量)为无训练男性的50%(参见strengthlevel量表和NHANES2011-2012)。
而对于有训练人群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而言,该群体中的女性综合劳动能力(绝对上肢力量)为同群体男性的70-80%(土木工程中一般将女性壮劳力使用手工工具搬运的日土方量标准定为男性壮劳力的70%,参见《爆破设计与施工》;咱奶奶下乡的时候一般把女性的务农工分推荐标准定位男性的70%;以及strengthlevel量表的各项训练中,较高训练水平的女性数据一般为男性的70-80%)。
事实上咱在写自己的小说的时候,也只应用了如上一条“生理差异”进行推演,最多增加一条“12.5%的经期女性会有影响体力劳动的月经反应”。这对于剧情中的决策者来说属于重大利好,因为在人操作重型机械装备进行战斗的现代战争中,大量兵种的战斗力三要素与体能不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可动员人口瞬间翻倍……
*顺便一提,strengthlevel量表是个好东西,虽然他们也更多是用公式算出来的各项结果,但它能根据年龄、体重、训练程度来有效量化人的体能指标。
*一个趋势是,有训练群体对无训练群体的力量优势往往是成倍的提升,所以各位把铁撸起来吧……
*以及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严肃出处的、明确生理指标的、可量化的项目,否则没法带入到模型中算可动员人数与工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