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淹死的腓特烈
原文发于贴吧,征求作者同意后在本坛转载全文。
写在前面的话
两个月的煎熬和苦修之后,Cest la vie终于以国服AT冠军的身份结束了这次旅程,其中种种,实在一言难尽。
在我刚开始动笔写这篇总结的时候,Cest la vie的态势仍旧是“小组阶段之后直接被送进败者组,仅靠数分之差免于回家”。不过说不清是由于过去两个月训练和实战比赛内容带来的信心,还是冥冥之中的直觉,我很有信心我们真的能从败者组的地狱中爬出来,坚持到决赛日赛事。所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周日不去饭局时,我提前几天很自信地回答因为要在家准备决赛内容,就像一个月前我就确信这一天我会忙于这件事,因而没有报名3V的聚会一样。
但无论如何,Cest la vie这支团队的表现,还是超出了我赛前的预想,每一个成员——无论他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精密地像齿轮一般运作着,不仅获得我们能够满意的比赛结果,也亲手打造出值得我们骄傲的小队战游戏内容。这会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关于AT和Cest la vie
如果说EVE是一个披着科幻皮的中世纪社会模拟器,那它的PVP内容无疑也以惊人的广度和深度覆盖了一个虚拟人类社会中各种争斗的类型。从深夜暗巷的小偷小摸(高安宣战党)、充当车匪路霸(堵门),再到占山为寇(低安土著)和诸侯以战争成为窃国者(00bloc),除非你真的对爆船和被爆船存在极为严重的PTSD(很遗憾,这样的人确实不少),你总能在EVE的PVP生态中找到自己热衷于进行的内容。如果以这种比喻方法来说,AT赛恐怕相当于骑士比武大会。有人为了名望和自我认可,有人为了奖品,也有人单纯为了刺激参与其中。无论如何,不到二十支队伍选择加入这场剑之盛宴,比我预计的稍多些,比我希望的则稍少些。
Cest la vie联盟,或者准确说,其下属的ESS coupe军团,并非是一个以小队战为初始目的存在的军团。它是3V的第二代无畏炸弹兴趣小组,并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后和它的前辈一样被封印。直到国服AT赛事的启动,作为现成的子联盟框架,它被捡了起来废物利用。但有一点对于Cest la vie来说是一致的,那就是它的成员(很大程度上与当年的无畏驾驶员们重叠)将以相同的态度和做事精神投入到了AT赛这件新的任务上:严肃而热情饱满地完成他们的每一个目标,要做就做到最好。
队伍组建和人员
三位北方的老资格roaming/solo选手,尘埃、菜菜和回眸构成的核心成为了Cest la vie组队参加国服AT的最初动力。这里不得不吐槽,网易推出AT问卷的时候我颇兴奋地问及尘埃是否准备参加,后者故作高冷地回答自己只打算观赛,无意参加,然后转头就开始建群拉人,呵,男人。
随着pvper们开始基于自己的私人关系网邀请成员加入,一个包括了相当一部分3V pvp玩家的AT赛准备群构建了起来。问题也随之产生,与星门痴汉/B盟这样成熟的小队战团队不同,3V作为00联盟,其玩家是非常缺乏稳定的小队战内容来源的,从个人程度的默契缺乏,团队层面的结构问题,再到AT赛必然出现的人力资源上的虎头蛇尾——组队时人员规模爆炸,随着艰苦的训练和比赛进行下去,鸽子们纷纷消失——都会成为未来队伍运作的隐忧,3V方面由于人员的复杂性还存在一个问题,有些成员想作为雇佣兵加入其他非3V参赛队伍,有些人(比如我)则不想放弃母团超过10年的“清白”雇佣记录换团,而技能合格的角色数量总是有限的。
最后,3V的AT人员策略正式明确下来,3V主联盟将不会参赛,参赛人员将使用3V的各衍生联盟牌子组队,队伍的组织很大程度上是各凭本事。我们所在的VVV主参赛群,最后建立了Cest la vie和暗月重工两支队伍,两队基本是平分了参赛队员,人员分布几乎单纯是基于私人邀请甚至excel填表的早晚顺序而来。事后来看这给Cest la vie和暗月重工都带来了不小的人员结构上的困扰,Cest la vie所有的初始成员,都不习惯在roaming队伍中扮演指挥的角色。核心成员都偏向于打手而无FC的结果,是我们在训练的最初期总是把太多精力放在配置、走位和操作细节上,却对整个队伍的战术走向和决策缺乏概念。幸好这个问题将在之后被解决。
随着队伍正式确定,我们也解散了旧群,开始分别运作自己的队伍。从5月底到6月底的海选之前,Cest la vie获得了两个强援,首先是大家熟悉的深渊射线(B站id Mint)。作为+8时区eve群体中出现过的最强soloer之一,我们口中的男神在菜菜的哄骗下基于“凑凑热闹”的轻松动机从AFK中归来,半推半就地含泪入队并被迫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以及被抱断大腿的艰苦受难),并毫无争议地被指定为天价官员装旗舰的背锅侠。
另一位受害者遭遇的电信诈骗则更加富有技巧性,过去许多年里国服保持活跃的最好大舰队FC EK,尽管事前表示无意参赛(你们PVP玩家都喜欢这样是吧),但在“出于兴趣”围观了几场Cest la vie质量不堪入目的训练之后,终于怒不可遏地在海选之后为了教人打游戏被钓鱼入队。以此我们获得了能力强悍的主FC,加上各个位置保有良好沟通习惯的普通成员一起,基本满足了比赛中的决策-沟通需求。
得到了自己的FC和旗舰驾驶员,再加上回眸的康复回归(海选赛前被Cest la vie CEO用国产covid 毒株一口秒杀),Cest la vie的人员阵容基本可以宣告完整了。
海选阶段的训练
AT的独特玩法和规则,以及国服缺乏AT传统的现实,迫使我们一开始就需要从欧服AT经验来建立基本的战术和阵容概念。Cest la vie的第一件工作是重新观看了去年底的欧服AT18赛事,在重新分析了AT18海选到正赛的每一场比赛,并字面意义上逐帧解析了欧服4强队伍的每一套阵容、每一局比赛和每一个暴露出的配置之后,Cest la vie结合了今年的新规则定下了几条阵容/战术规划的基本原则。
非专业船只无法使用电子战的规则,对许多阵容风格的打击是很严重的,比如重导和无人机风筝。
G海军船的减分和多款新海军BC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去年就已经很meta的多火力点中距离阵容。
4个ban位,将使得阵容被针对变得更加容易。
所谓的conquest ban,即正赛BO3、BO5比赛中胜利方获胜阵容下一局被ban的规则,在今年更严苛了。AT18中获胜ban只持续一局,而今年它将持续到决胜局。这迫使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阵容池扩展到很深厚的地步。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想获得冠军,那所有AT赛常见的队伍风格,近炮/ham rush、中距离多火力点、阵地战推进、强力电子战、盾抗风筝…我们必须全部掌握,而不能容忍任何队伍风格上的BP短板。而这一切必须在2个月里完成。而与之相对的,是我们对AT规则完全陌生的掌握程度,5月底训练刚开始时,选手甚至不时跑出界外。
这种情况下,我们决定最大限度基于赛程安排和阵容特点,安排自己的训练顺序。在海选之前的6月训练中,尘埃、菜菜和回眸作为主要的阵容构建者,为我们快速明确了hydra/volta风格基础上微调的甲抗4BC为主的玩法,以及吃ban后的备选(我们认为ENI即使在海选的2ban下也会成为被ban热门),并基于“所有人因为ban位失去meta阵容之后比拼次强表”的思路,将最多的时间用于准备大约5 ~ 6个盾抗风筝阵容,涵盖了odin双巴盖斯、volta单巴盖斯等多个阵容及其变种,而放弃了阵地战阵容的训练。对盾抗重导体系,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无旗舰风筝表还算不错的强度,以及我们自己的执行力——这次比赛中很少有队伍能在训练量上跟得上Cest la vie和暗月重工的对练组合。随着其他参赛队伍的训练信息不断在空气中散播(就像hydra所说的那样,情报战是AT赛事的一部分),我们更加认为大部分参赛队伍并没有太多风筝阵容的经验。
海选比赛
海选分组诞生之后,我们从理性上认为同组的星月和老人星3队不会是太难对付的目标——当然,从测试服id和其他的渠道获得的蛛丝马迹,让我们好奇老人星3队是否只从他们的另两支队伍获得对练这一种协助。但情绪上又是另一回事了,第一次AT之旅带来的压力,让我们在海选最后一周非常紧张。在6月底之前的最后关头,测试服星图上总是可以看到全图最亮的3个训练爆船大红点,即C组3个参赛队伍,Cest la vie、星月和老人星的训练地点,这更让我们认为海选比赛并不会容易。最后一周我们反复争论自己应该选用什么样的阵容风格进行比赛,或许你们还记得我们在海选之前仍旧是一支无场上FC的队伍。我们的风筝阵容则在比赛前几天还在不断被训练中暗月重工针对性拿出的变态电子战阵地表暴打,最后这让我们怀疑是否能很好地用风筝应对各种阵地战表,迫使我们自暴自弃地转向4BC,我们一度决定,哪怕海送葬被ban,也要靠海启示和警惕完成阵容。
不过随着海选比赛正式开始,我们的心跳则明显放慢了,海选其余参赛队的游戏理解似乎有所不同,普遍拿出了在我们看来无论是阵容强度还是熟练度都相当有限的甲抗阵地战,或是连个人走位都无法做到的阳春风筝体系。而我们预定的必被ban meta阵容4BC则无人问津或是针对。在这种情况下,Cest la vie选择以4BC中距离作为自己的首选阵容。
海选G1 VS Blue Miaplacidus
老人星3队先与星月进行了一场双ABD+多火力点阵容之间的推进内战,并因为集火顺序而落败。尽管4BC相对惧怕这种BB和中吨位船混编的火力推进,但我们还是拿出了4BC,对自己的队伍素质有着极高的信心。结果老人星3队拿出了BC/巡洋船体无人机风筝,或许是为了针对强电子战的阵地战阵容,但被4BC完全克制。一条YST或许是故意落到0装肉,不过没有对比赛产生什么影响,老人星首先放出岗哨,被迅速冲脸后转而切换重无,也还是在火力交换中迅速崩溃。第一场AT比赛中,Cest la vie产生了不少走位失误,但问题不大。后勤和一艘ENI成为唯二牺牲者。
海选G2 VS 星月合众联邦
星月的阵容基于包含vindi的三战列和多个中距离火力点构筑,如我们之前所说,4BC应付这种风格的强推进需要一些技巧。由于海选已经提前小组出线,Cest la vie派出了替补队员,结果开局后产生了一些配合失误导致我们迅速失去了自己的预言。在通过更高的兑换效率拿回后排火力的优势后,我们又由于测试服的质量问题,多艘BC都暂时性遇到了主动装备无法启用的情况,星月的vindi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但火力的损失对偏向于快速交换的我们来说或许还要更不利一些,但我们还是处理好了残局,顺利出线。
海选的最大收获是阵容和心态上的,我们意识到自己整体上高估了国服其他队伍的实力和准备。于是我们确信竞争对手们或许会在7月份进行阵容配置和选船上的调整,但他们的整体战术风格不变且单一。我们在心态上也找到了过度紧张和放松之间合适的平衡点。
正赛阶段的训练
在海选出线之后,一切准备工作又要重新开始。EK加入成为我们的主要BP手和主FC,旗舰规则、4ban规则和conquest ban的加入也让阵容构建和克制关系完全不同。尽管队伍成员对于新电子战规则下hydra引以为傲的甲巴盖斯旗舰+强力电子战的阵容(或者按照Hydra的叫法,所谓的BWAR阵容)一度有所疑问,也短暂在训练中尝试了复仇者和海末日的选择,但Cest la vie还是没用多长时间就确立了巴盖斯的旗舰选择,事后证明了BWAR选择的正确。另外一个巴盖斯旗舰的好处,是我们能够在盾甲旗舰阵容之间摇摆,感谢成员和金主们丰富的收藏,使得我们同时能够拿出两套全官员的巴盖斯,分别对应甲抗和盾抗体系(很遗憾,整届比赛到最后我们也没机会拿出我们的盾抗旗舰巴盖斯风筝阵容)。
7月份,Cest la vie更多将精力转向各种不同风格的甲抗阵地战阵容,从BWAR各变种,到基于vindi、诅咒、救世构建的强力毁电推进,还有以海灾为核心的反风筝三战列和LSK阵容不一而足,并间歇性地保持我们对rush、中距离和盾抗风筝阵容的熟练度。当然,这种在无数种截然不同的对局思路和阵容之间切换的灵活肌肉记忆并不能轻易获得,即使在上百局训练和无数次争吵之后,我们还是要为阵容库的多变付出代价:我们在正赛小组赛G2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从阵容选择、构建到执行,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犯了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尽管我们的盾抗风筝阵容熟练度实际上应该是国服参赛队伍中最高的。
在正赛前的最后关头,我们的BWAR阵容,终于被磨练到了可以让自己满意的程度。两个月前的我绝不会相信我们能将这样一套复杂的阵容发挥到娴熟,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而当我重新翻开2个月前所做的、excel尺寸大到无法顺利上传的AT18笔记,才意识到Hydra这支团队的强大之处,许多我在两个月前通过比赛视频和POV录像记录下的hydra的决策和执行,在当时我们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所以然。只有到后来我们自己能够熟练于BWAR的执行后,才明白hydra每一个走位的矢量箭头,或是高槽一个榨干资源的“凑数“装备,都有其难以再进一步优化的动机,不愧是欧服多次AT冠亚军队伍,实在是深不可测。而这样的一支队伍,在欧服AT打磨了十年,让我感叹和崇敬之余,也进一步理解到,EVE的PVP内容终究是遵循天道酬勤之理的。
正赛开始与对手评估
正赛我们再度分入了C组,面对海选中偏向阵地战风格的RPG和海选中拿出推进表和无人机表的席拉。额外的一个月训练,使得我们对阵容的理解更加深厚。到7月底,可以说我们的BWAR阵容及其各种变种,几乎能够以极大成功率应付不做任何ban的 ham\425这两种极致rush表和完整的中距离4BC表,而实战里我们有ban位能够用于限制对手的强度,交战队伍的rush和中距离执行力也往往不如我们的训练对象暗月重工。而我们的其他阵容,从盾旗舰巴盖斯风筝、完整4BC这两个次选到其他的储备库,强度就不那么高了,很遗憾我们要通过更多的比赛才就这个最终结论说服自己去更多选择BWAR。
除了我们自己和已经很熟悉的暗月重工之外,我们对星门痴汉有最高的期待:引入了多个旧B盟成员之后,他们的基本功还是过硬的。我们两支队伍之间只进行过很有限的对练,尽管双方都完全隐藏了阵容(好吧,至少我们觉得对面藏了),但从操作和队形保持的细节上看星门痴汉的状态还是不错的。唯一的问题是星门痴汉的BP思路,让我们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在阵地推进风格之余隐藏了风筝表。但总的来说过去一个月里流传出的各种训练KM和信息,让我们继续认为国服大部分竞争者队伍会继续他们偏向阵地推进的风格,其中星门痴汉的基本功或许最好。而在旗舰方面,尽管几乎全部选择了巴盖斯,但似乎除了重工之外没有国服队伍能拿出镜像的BWAR阵容来与我们应对,南联或许在7月初尝试和考虑过BWAR,但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vindi,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我们的训练对手暗月重工…外人很难想象Cest la vie面对一个如此了解自己风格,甚至熟悉每个自己成员的操作和装配习惯的对手时,战斗是多么的痛苦,对方的感受或许也一样,我们只是希望两队能尽可能晚地相遇,在我眼中,这也是本届比赛最强大的两支队伍,彼此间的实力也极为接近。
总的来说,国服的非3V队伍中除了正赛阶段的海聚柒外,未见第二支能够熟练掌握重导风筝的团队,大部分阵容偏向阵地战和推进,而这些队伍对4BC这一meta表的掌握和理解普遍并未到家,rush风格的战术后手牌也不够熟练。至于Cest la vie自己,则已经准备了近十套常用的比赛阵容及其变种,并涵盖了除了无人机之外的所有阵容风格,也有自信在几乎所有相似风格阵容的内战中占到上风。与其说我们在试图超越这届比赛的竞争者,不如说我们仿佛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道路上,追逐着hydra模糊的影子前行。
正赛 小组赛 G1 VS 席拉收割者
我们的正赛赛程依旧好运,能够在迎来自己的初战之前观察两支老人星系队伍的表现和BP。结果两支队伍都选择了和海选风格近似的双战列阵地战推进。随着席拉首轮获胜,以及我们暴露的唯一一套阵容——4BC对无人机阵容的克制,我们认为席拉会继续首场的BP,思考之后我们认为并无必要冒险用4BC和rush表做优势不大的对换,而是直接掏出BWAR。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席拉做出了相似的禁用,并选出了海末日+ABD+多个侧翼火力点的推进阵容。在BWAR面前,这种阵容是完全无效的,席拉面对这套阵容似乎也完全没有任何准备,整套战术随之解体。我们以61:0的比分轻松获胜。
正赛 小组赛 G2 VS R.P.G
G1的获胜,以及下轮对手黑旗在首场的旗舰vindi损失都让我们过于轻松,我们都默认自己可以轻松小组头名出线,并已经开始考虑胜者组首轮的比赛。R.P.G在海选和正赛中连续进行了阵地战阵容的选择,我们基于他们的vindi损失认为他们极大概率会使用双LSK表。
但奇妙的命运随之开始,在我们手中所有常用表(完整4BC,双rush表,BWAR,多套基于强电子战的双战列阵地战表)几乎都能将双lsk碾压的情况下,我们基于后续BP的考虑,想要强拿风筝,既是减少旗舰翻车的可能性,又是想逼迫我们所有的未来对手在禁用中尊重1~2个ban位给我们的风筝阵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全队都认同了风筝表的使用(不得不坦白,当天我是第一个开始一直在语音里喊着要打风筝…),并拿出了我们很久未作恢复训练的双巴盖斯表,而这是我们的众多风筝表储备中几乎唯一一套无电子战的阵容,也没有人想到将其调整为更适合应付lsk的组合。更奇妙的是,所有人都忘记了lsk的阿三大炮由于其高转速特征,自然地克制我们的侧翼舰船,对一支以大量solo玩家构成的团队来说,忘记阿三炮的特点实在是很难想象的失误。
和选表、配置一样奇妙的是我们的表现,每个上场选手都进行了花式犯罪,最后伴随着除了鹳鸟之外的全员暴毙,我们在语音频道中得知自己勉强以小组次名出线,并阴差阳错地将席拉送去备战下届AT赛。对有志于走到赛事最后的Cest la vie来说,掉进败者组无疑于掉进18层地狱,再加上本届国服AT赛奇妙的决赛周末赛程,这代表我们可能在下周六要连战5场比赛才能从地狱中爬出来。
正赛 败者组 第一轮 VS 海送葬的战场
小组赛阶段的失误,给我们造成的影响与其说是信心上的打击,不如说是羞愧和悔恨,我们立即意识到了自己错误选择了所有未来中唯一会导致进入败者组的选项(当然,席拉也因此遭遇了极小概率的淘汰命运)。更为麻烦的是,海送葬是我们很不愿意面对的队伍,一方面我们不想如此早遭遇3V联盟的其他队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海送葬的BP风格模糊不清,很难提炼出单一明确的思路予以针对。虽然从理性上,我们知道自AT17以来,极端化、单一化阵容优于平衡式阵容已经是AT赛的真理,但我们当时的感觉并不好。
最后还是EK一锤定音,他明确地告诉队伍,我们之后的比赛已经毫无退路可言,我们将尽量选择BWAR阵容。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BWAR在败者组的G1再度出场,对手则选出了一套基于双战列的盾抗推进。和我们对席拉时的判断相同,我们并不惧怕这种慢速的阵地战推进,尤其是对方的混合武器类型为我们解放了更多的武器扰断。由于对方没有投入自己的巴盖斯旗舰,他们在火力上也完全没有机会对BWAR体系造成任何痕迹,我们轻松地以100:0晋级了下一轮,获得了一周时间的喘息之机。
最后一周
决赛周末之前的一周,剩余的6支队伍还有有限的时间做最后的训练。我们很确信没有队伍真的可能利用这一周完全建立一套新阵容,所以我们更多的精力被放在了训练BWAR等已有阵容上。如何以BWAR针对rush成为主练科目,在遭遇了包括对手3ban ECM,结果Cest la vie含泪以战隼赢下训练赛等极端情况之后,我们已经对于用BWAR防下rush非常具有信心,其他中距离、阵地战和风筝真更不可能打破BWAR的防御。相比之下,无人机是一个我们相对忧虑的阵容,不过我们最终得以不去面对这类表。
与比赛内容上的紧张准备相对的,是我们在心态上并没有遭受太大影响。无论是我自己还是队友,似乎都对决赛周末有着很高的信心,我最后一次回顾了5月底我们刚开始训练时的录像,画面上的宛如另一支队伍。
正赛 败者组 第二轮VS Southern Alliance
感谢暗月重工的M炮rush胜利,南联失去了他们的vindi旗舰并在下一轮败者组比赛中面对我们。横向对比国服其他参赛者,南联的训练度有不错的水平,因此是个需要严肃对待的对手。除了他们已经使用过的各种多战列或lsk阵地战阵容,我们也预期他们有相当概率使用之前用过的4BC中距离阵容,甚至无人机阵容。不过,Cest la vie对于自己是本届赛事理解最深的4BC阵容使用者一事有着完全的信心,我们也早已无数次在训练中以BWAR应对4BC阵容。于是Cest la vie在被ban掉黑鸟的情况下,选用了一套双白嘴鸦阵容,就像hydra曾做过的那样。
南联的一艘海小布开局掉线而延迟一分钟启动他们的攻势,但实际上这并不关键,尽管他们自己在本地和贴吧抱怨时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也和hydra对volta经典的胜利一样,我们多层的分割拦截和电子战完美地配合了,但与hydra不同,整场比赛中我们在防御端没有受到任何压力。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本届比赛的第二个100:0。
正赛 败者组 第三轮 VS 海聚柒
我们在赛前饶有兴致地点评小广东的风筝阵容表现,他们应该在过去一个月里进行了质量不错的训练,终于让成员学会了如何自己走路。当然,我们对风筝表的更深掌握,让我们确信这套阵容不可能对4BC和BWAR造成什么影响,并通过ban位封锁掉了双盖阵容——虽然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有利的火力兑换表,但带有盾旗舰的双盖阵容却是以爆发火力破防电子战阵容的较优风筝可能。海聚柒的ban位让我们90%确信这将是一把针对rush的比赛,我们使用了最完整的BWAR阵容予以应对。
比赛中,大量的ECM轻无还是给我们造成了影响,守卫和我的黑鸟都成为受害者,导致我们双ECM过快的损失,但这不影响我们的拦截和侧翼表现出色,并在火力兑换上始终占据上风。随着我们的后勤驾驶员阿可以出色的表现在中盘存活下来,我们已经确定这一局又将是旗舰巴盖斯统治的舞台。
65:30,我们终于进到了败者组决赛,也从地狱重新回到了人间。我们开玩笑和彼此说,现在我们已经拿到足够的赛事奖励来还清金主的赞助,而不用担心被放逐去云环的黑煤窑挖煤了。
正赛 败者组决赛 G1 VS R.P.G
当我们艰难地在败者组中跋涉时,暗月重工与R.P.G也正在进行他们精彩的交锋。最终暗月重工以2:1成功进入了决赛,但也损失了自己的甲巴盖斯旗舰——作为我们的训练伙伴,他们当然也意识到BWAR的威力并加以训练,但旗舰阵容的运用就是这样残酷,只需要一个失误就会给KB网贡献一张天价KM。幸亏米玛塔尔诸神回应了他们的祈祷,他们以两局rush胜利进入了决赛,让我们免于在败者组中进行残酷的内战。
而落入败者组的R.P.G,则要继续与我们的孽缘。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我们非常确信R.P.G手中已经没有任何隐藏的手牌,他们的三种阵地战阵容,或是可能的rush阵容都会被BWAR完全克制。和他们的训练搭档南联一样,R.P.G选择ban我们的黑鸟,和对抗南联一样我们选出了白嘴鸦。我们几乎确信对方会使用双勒沙克,结果确实如此,为了针对ECM,南联在勒沙克配置上做出了中槽调整,使得我ECM的生效非常不顺利,但有限的成功E已经足够摧毁lsk的输出努力,更何况我们还有炮扰和帽子船的加入。我们按计划摧毁了对方的侧翼,以48:0获胜,完成了正赛中的第四次零封。
正赛 败者组决赛 G2 VS R.P.G
Conquest ban使得我们失去了完整强度的BWAR,我们不想冒险用弱化的BWAR去应付rush,而对rush优势的4BC不出意料地被ban。我们的风筝有信心漂亮地应付rush,但如果对方继续使用双lsk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最后我们选择保险拿出了一套ham rush,我们预期战斗将变成rush队伍之间的内战,而纯粹技巧和游戏理解的比拼一定是有利我们的。
结果随着两队的rush队伍落地,尘埃直接下达了判决,黑旗将因为选择一条毫无作用的星空输掉比赛,事实也确实如此。血腥而短暂的火力交锋中,黑旗终于没有选择先打重拦,但先打夜鹰的选择也很难说好到哪里去,我们没有多少悬念地在中盘之后滚雪球取得了优势并获胜,顺利地进入了决赛。
正赛 总决赛G1
从4BC阵容开始的Cest la vie AT赛之旅,依旧伴随着4BC开始了决赛的第一战。暗月的4BC稍微偏重拦截,而Cest la vie则选择了自己习惯的全火力。两队进行过太多的4BC阵容演练,思路上自然没有太多区别,但两个要素使得暗月重工棋高一着:首先是在中距离对射的拉扯中,带控的暗月能够更好造成击杀,另外暗月一方的ECM无人机带来了大量火力兑换上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Cest la vie犯下了错误,在第一条海送葬的交换之后开始点杀对方异端,结果在这段时间里损失了第二条海送葬,加上随后的ECM无人机带来的雪球,最终Cest la vie在暗月出色的表现下遭遇了本届比赛的第二次失败。
正赛 总决赛 G2
第一局meta阵容的内战失败,当然对我们的士气是有不小影响的,但4BC被阵容ban也成为掣肘重工发挥的有利因素。由于ban位的rush的限制,和重工甲盖旗舰的损失,我们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应付风筝上。第二局我们选出了基于海灾的三战列阵地战,这是Cest la vie 隐藏许久的、未在正赛中使用的阵容之一,而重工则选用了无人机风筝。幸运的是,EK亲自操刀的海灾,完美完成了他的任务,海灾的转速加成给对方电子战小船在远距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直接使得我们在电子战上获得优势,并摧毁了对方脆弱的送葬者(4BC阵容ban掉了奥格诺)。随后Cest la vie的三战列直接推进并用压倒性的火力输出结束了比赛,比分来到了1:1平。
正赛 总决赛 G3
稍微平复下心情,Cest la vie现在迎来相对有利的态势。失去4BC的重工受到的阵容限制,应该说大于海灾表的Cest la vie,后者还是能够有其他手段应付风筝。Cest la vie一开始考虑在G3用4BC表进攻,但救赎和ENI的双ban迫使我们回到了终极答案,BWAR。重工方面的三战列队伍拿出了狐妖+黑鸟的双ECM阵容试图中和BWAR的电子战优势,但Cest la vie的克勒斯表现出现,鱼皮帮助我们赢得了ECM内战,而我们强力的侧翼拦截点协助完成了对重工阵容中最脆弱的跳驱的击杀,最后我们滚雪球赢得了第三局,拿下2个赛点。
正赛 总决赛G4
BWAR和海灾阵容的连续两局使用,使得我们的甲抗阵地战船表徒具形骸,Cest la vie开始考虑rush一波,但斯雷和夜鹰的双ban让盾抗表没有强度可言。最后,我们又回到了4BC阵容上,仿佛以4BC开始这届比赛的Cest la vie也注定要用这套阵容结束比赛。重工沿用了三战列,bug龙+海灾+abd+双帽子已经是相对来说更能限制4BC的选择。比赛开始后,4BC一方的双BC遭到了帽子的严重压制,寄希望于配合警惕迅速清理双后勤护卫的、Cest la vie的初始计划完全失败了,警惕也被首先击杀。危急关头我们完成了策略的更改,EK下令全体转火bug,以近炮风格的打法进行冲击。这一策略起效了,双后勤护卫在我们狂怒的毁电压力下,无法维持有效的修量,我们用海启示完成了与bug龙的交换,然后是ASTT和ABD+教皇。到这一时刻,我们已经获得了优势,唯一的悬念是转速加成的海灾能否创造奇迹。我们依旧对重工的小船毫无办法,但此时依旧存活的阿可以最大的努力维持了我的预言级的生存,使得我们终于有火力勉强摧毁了海灾,我们的奥格诺也随之倒地。失去了全部火力的3战列阵容终于无以为继,我们以3:1的比分完成了这次旅程。
后记
必须要感谢网易和CCP中国的付出,尤其是可爱的GM Cyba和他的伙伴们,日复一日地在深夜陪伴我们组织训练,并为了赛事举办做出如此多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机会在国服重新体验到AT赛事。作为回报,Cest la vie的每个成员也都付出了完全的努力,来呈现出能够代表国服EVE pvper风采的比赛内容。
希望AT赛在国服一样,能够像欧服一样持续进行下去,成为一个传统。也希望优质的比赛内容能够鼓励一批批新血,大胆地走出第一步,进入PVP内容的世界中,并不止于此,勇于脱离自己的舒适区,脱离对农具或银鹰点按F1,去勇于尝试了解EVE的深度和广度。
由衷地向暗月重工感谢和致敬,作为我们的训练伙伴,是他们将我们提升到了我自己无法想象的程度,也只有这样一个对手真正让我们用尽肌肉和大脑中的每一丝能量来追求更极致的表现。
对于Cest la vie,这是一个特别的团队。我已无法奢望能获得更好的队友,这里必须要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Emiya`Kiritsuga,主FC和主BP手EK,整个队伍的灵魂。
深渊射线,我们的旗舰驾驶员,大哥位no.1,我们心目中永远的PVP男神,发AT赛旗舰POV视频的时候记得喊群友投币
梦小猪,我们的大哥位no.2,非常出色的中低位驾驶员。菜菜你的数学真好,我们都没算到那样可以把席拉送走。
尘埃若寂,CEO对卜起,以前都不知道你这么会开T3D。什么都憋说了,以后出去玩尘埃你就绑死小船了罢。
疯血枫林,侧翼万金油,如果下届有pyfa比赛,回眸记得带熊弟们躺赢,我们都笃信CCP绝对不如你懂EVE。
辰星零,我的ECM和侧翼搭档,你的ECM运气大多数时候总是很好。但下一届希望不要搞这么厉害,你一直在E中人,让我显得很尴尬。
00游泳的鱼00,我们在帽子和炮扰位上的大师和E术家。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每次当鱼皮开场前30秒突然张口“我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你总是不知道他是会成为MVP还是点子王。
C154米莉星颂。龙哥的侧翼和电子战小船操作真是无懈可击,就是你每次猛玩dota梗的时候,TI 5 7 8 9 10的各种悲惨记忆总是涌上我的心头,让群友不能自已,我看着双巴盖斯被打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那年的龙芯船长和T锅TB。
年轻人process,加成和侧翼位。谢谢你年轻人,如果你小组赛G2死了,我这篇东西就完全白写了,不枉队伍那天晚上约饭,把硬菜都挪到你的面前。
最后是好朋友阿可,我们的后勤爹和队伍保险。后勤总是队伍中的大爹角色,阿可的如山父爱难以用语言形容,我只想这样表达我的感激:下次你再用那个不做人的大鱼钓鱼印标的时候,我们绝对不再去本地打字提醒敌对不要跳近点了。
当然还有所有其他不辞辛劳一起和我们训练、准备阵容的队友:halo,雪风,华丽,小安,棺哥,喵喵鱼,清秋,神右,你们的存在让Cest la vie能够建立完整的阵容储备,也有信心在失去任何首发队员的情况下,依旧拿出毫不逊色的水平。以及队伍的组织者、赞助者和支持者们,你们的努力使得这支队伍能够最大限度关注竞技本身。
Fly safe…and Fly dangerous, 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