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绝热发动机的SAE老文章。。。之前发过老帖:[链接登录后可见]
穷鬼一直梦想阅读这些历史,很多好玩机械的原理,比如Hayes T-34 manual、WO的Longhand 和 Green mace 大炮材料。。。但是很杯具地发现,穷鬼不光是软件只能用体(po4)验(jie3)版,就连80年代的老书和期刊都买不起。。。 最后煞费苦心找到了两老本SAE 期刊扫描版,背景没删看得眼花,偏偏老掉牙acrobat9pro 没有去除背景那个按钮,只能自己写了个autohotkey 脚本,模仿纯手工全去掉,然后irfanview 批量加强色域对比,300多页化了整整辆个多小时,总算能打印看了~

’84年这本,第二篇文章总算看到康明斯陆军合作机的图了,幸福吖~ 轴承全都是滚珠或滚柱轴承没有轴瓦哇哈哈~ 指出了很多问题,绝热机机内温度过高很多不能用普通润滑油必须用固态高温黄油润滑脂。有一句展望比较搞笑:陶瓷已经足够耐用,涡轮机必然将普及陶瓷涡轮。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90s确实运动车超级流行陶瓷叶轮,吹嘘耐热起转快,虽然我是最多只能感觉轻60g 起转好像、快了、感觉好像快了那么0.1s?但是这些’90s车子第一要务,就是赶紧扔掉辣鸡陶瓷叶轮,换回普通镍轮。使用超出最初几年后,涡轮炸掉毁掉整个发动机的泪奔天天见。要没有cat 就没事儿修涡轮也不费事儿,但90年代开始都有cat,涡轮碎片排不出去倒吸入发动机毁掉活塞和汽缸和机头全报废)
Btw. 对高温润滑油的要求还引领出更新潮的概念,MFE,极小摩擦力发动机,通过使用陶瓷零件的温度稳定性和陶瓷的光滑,将发动机摩擦力减小50%,可以完全不需要润滑油脂就稳定运行。的概念。省去极高温润滑油的大茶堡,还加强发动机的平衡和transient 响应迅速,听起来很理想。目标太高大上。


’87年这本,第一篇文章泥轰isuzu( isuzu的柴油机皮卡是真不错 )搞的这个柴油试验机设计,87年这一本很多都在讨论高温润滑油,往民用设计多组绝热机基本都认可使用机油。有一些很重要的技术讨论,四冲压燃机为了绝对提高热效,尽量做隔热去除了冷却不让机体带走热量/能量,当然如上所说机内温度很高,但是高温对于活塞机本身性能非常恶化,因为柴油点燃过快变成了顺序燃烧,做工出力大大减小;过高的机内气温影响吸气效率。绝热活塞机效率提升了但是功率下降了。所以指出:绝热四冲机的整体改进必然要重点于涡轮复合,极大加强涡轮机做工和整合活塞-涡轮两个不同工况。
当然,想象涡轮复合-绝热-柴油压燃超高压缩比-二冲 的理想组合,完全没有冷却功率(当然汽车冷却消耗功率不大,就是阻力大点儿。但是比如要求高功duty cycle 的通航发动机,坦克动力包,那个冷却决定了一切,一辆坦克的封闭发动机为了散热,发动机直接传动几大风扇其功率足以带动两辆重型卡车;活塞飞机则是只要想竞速,第一步就得把冷却改成失水蒸发式散热减阻,效果立竿见影,wwii前可以把1000hp 550kph 的灰机 瞬间变成 2700hp 700+kph 的闪电),SAE 计算认为实用60% 机械能热效的发动机是可以指望的。一句话,即使最先进高端的超临界回收涡轮机组,电能热效也不过区区47%,就是说这种绝热复合机烧bio diesel 的话比EV 环保太多了。(毕竟全人类发电还是多是燃料,绿色只是小数,最环保的裂变核电反而受到绿党最凶猛的意识流攻击)
所以说性能是小事儿,关键陶瓷不顶事儿啊。'90s陶瓷涡轮惨剧的热潮。。。还好航空业比较安全保守才没出现很多碎陶瓷坠机,看后来趋势还是各种强化superalloys 是正道(现在的好涡轮还是GammaTi 和Mar-M 这些合金),加上进一步改善耐用度的陶瓷和生产、控制限于稳定负荷才行。
其实才刚刚看了isuzu 这一篇,还都没仔细看呢,继续阅读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