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遇到惨事,身体也垮了,死前想tie up loose ends 把车子彻底完善,立遗嘱把车子留给帮助过我的一位本地UK车友(又热情又知识超级丰富,而且Celica 205在全世界就是UK最喜欢最流行)。





过程中,准备把老模型过一下网格CFD,研究过程中发现Bimmer 这辆车,原厂就是水箱后置,能冷却巨大的V16(你没看错,V8只有伦家的一半儿)发动机热量,而且后备箱具然只占一半儿,还一样能放点儿小行李。。。你看那侧面进气口居然他猫的里面都有三片导流板,太暴力了







我手打的naca duct 进气为了方便手工,不做曲面了全都是折面,但是很均匀,目前测试效果极好,能把周边车顶流过的空气吸进70-75% cfm(当然还是不如scoop,能把正对空气的90-95%纳入怀中,但是有突起不方便,也增加阻力。另外naca duct 对角度敏感,所以漂移瞬间会断气只能靠风扇吸)



之前发过的烂尾的另一个计划也在推进了。努力克服残躯,死前弄完。(本来身体不好,十月回杭州见现在老板考察业务,在杭州就鼻子出现从未有过的症状一吃饭就呼吸困难,吃完饭好久才能好。回来直接神志不清病倒了。鼻子无法呼吸,但是没有粘液,也不发烧所以我觉得不是新倌,而且之前得过两次新倌不过就是普通重感冒而已,这次直接要命了,每天睡觉前会神志不清幻觉,每天睡醒会严重缺氧这几天只能把氧炔气瓶给我人用了。穷人我最恨医生,所以宁死也不去医院,听天由命)








—
—
更新一下。。。有自曝不喜勿看
进度85%,明后天就试车了。最麻烦头大的弄完了,把水箱后面大风道rad duct 加上3片guide vanes(懒省事儿1mm 铝板,1mm 不锈钢支架都是用双支点剪子剪的,直接铆上了。如果再拆油箱焊上,累死了也没必要)





为什么要加导流板,发现流体力学有时候真的是玄学。。。因为后面空间很小,duct 形状要compromise,流体力学就是只要有compromise 就立即变成玄学。比如下面图,可以看到我拍脑袋弄的很得意水管都是铝管带翼片,外面套上3寸铝箔管,不光rad 在rear mount duct里面冷却,最前面有一个blower 也猛吹冷却水管(防止被水管烫手),原始设计直接如图汇入rad duct 顺着往后吹,按说跑起来车尾还有负压吸力,应该很理想吧。

当然可以看到duct 空间限制,compromise 并不对称(形状不规则不好建模,也没有做mesh 仿真验证),而且出口小,压力很大,没想到都这么理想的条件了,duct 里面vortex turbulance 却很玄学,eddy flow 强大逆天,居然从车尾倒吹到车头,blower 猛转着都挡不住,气流灌过盖过blower,搞得blower stall。当时只能把风道断开,和车尾tyre well vent 互换了才解决,但是很丑。这次大改+强力进气+整流,应该怎么也不会再玄学了吧。当然3片有点儿少,但是再多了就超麻烦了。1mm 铝板是我觉得重量和强度比较良好的综合,而且软假如万一出了意外也不容易损坏rad。总共只用了60cm * 90cm = ¥50区区
---—-
这次不光车顶加两个进气,duct made 8 ports 变成 duct arachni LOL,水泵变成45gallon per min,其它也综合整体改善,风道调节更优化100%大风力全通过rad,duct 加了三片guide vanes。虽然是很简单的活儿,但是形状奇特,空间狭窄,弱体一直大喘气不停跳上跳下踩滑了,也摔到头摔得不轻。。。体弱真苦
很多时间在测量,剪纸。拉铆时候有Cleco 铆夹太幸福了!就是发现手头20个有点儿不够用。。。 Cleco 很少见不好买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