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切尔阿诺德他们的初心——大中型轰炸机使用炸弹中高空反舰作战。
当年美国人觉得几十架B17在菲律宾坐镇,就可以击沉日本人的舰队。这种作战方式难道真的没有一丝丝理论上的合理性?
首先限制一下:
1 不涉及使用制导武器的情形。
2 不涉及攻击停泊不动军舰的情况。
3 中空,就暂且设定炸弹是25-35秒后落到海面吧。3000-6000米高度。为了讨论方便,就假设是30秒吧。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这种想法非常不着调了。太战前半年萌军大中型轰炸机的反舰作战战果几乎为零。
但是我知道有一种特殊的武器,发射一种既不是鱼雷也不是制导弹药的弹药,需要30秒后才能击中运动中敌舰,而且实战中还真的做到过这一点!
没错,那就是战列舰主炮。
既然一分钟射十几发主炮的战列舰,可以在几次齐射后,对两万米远的目标实现跨射。那么可以两秒内扔下10枚到几十枚500磅炸弹的二战大中型轰炸机,如果编队作战的话理论上也可以在扔下几十枚炸弹后对目标实现“跨炸”吧?
当然,理论是理论。二战时代的轰炸机,如果想要这么玩,有什么技术问题呢?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二战海军炮战中,一般来说不会假设敌舰会做完全无规则的布朗运动,因为他要在阵型中,而且方向肯定有限制。
而战舰防空作战的时候,可以随意选择运动方向。
然而即便如此,一条二战主力舰,我估算大概能在30秒时间里能跑到的海面面积,大概是30万平米。一条埃塞克斯级航母投影面积大概是1.2万平米。所以理论上一架4500米中空的B29如果能把二十五六颗炸弹扔到这个区域里而且均匀分布的话,总会有一颗与他有缘。